没有报酬,只有繁重的劳动,没有掌声,只有日复一日的付出,从1985年搬到汪清县东振社区开始,当时只有27岁的女子崔海顺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邻居王淑燕老两口。8年前,送走了王大娘的老伴,崔海顺又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在床的王大娘的重担。
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端屎端尿,这样就连亲生儿女都很难坚持的行动,崔海顺已干了25年。
“什么都不为,就是同情。我不帮她,良心上过不去。这么多年处下来,我早就把她当亲妈一样了!”崔海顺说。
■爱心开始
邻居老人的窘境打动善良女
12月15日,记者来到王大娘家,她和崔海顺正躺在热炕头上唠嗑。大娘躺在一床干净的被子上,炕擦得很亮,墙很白,厨房很整洁,屋里没有一点异味,看不出来这是一个瘫痪了40多年的老人的家。
“我没儿没女,没兄弟姐妹,从24岁拄拐,不到30岁就瘫痪,我能活到现在,多亏有崔海顺这个靠山,没有她,我早死了!人家都说,就是亲闺女也做不到她这样,我这辈子算有福了!”73岁的王大娘说话干净利索。
按照王大娘在夫家的排行,崔海顺叫王大娘为二奶。回忆起刚看到王大娘老两口的情景,崔海顺至今难忘。
1985年,崔海顺和丈夫及年幼的儿子搬到汪清县东振社区,和王大娘做了邻居。有一天晚上,崔海顺到王大娘家串门,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王大娘的老伴李大爷正在点炉子准备做饭,屋里全是煤烟。王大娘正在洗衣服,她背后垫着一个枕头,用仅能动的两只手费力地拧衣服,上身湿了一大半。
“屋里脏乱,锅台上全是泥,碗架全是灰,根本不像个家。我一看,这家太可怜了!”崔海顺说。
善良的崔海顺没有犹豫,就帮着做起饭,之后又擦炕,收拾屋子。第二天,崔海顺又来到王大娘家,坐在锅台上用铲子铲锅台上的泥。 “那泥老厚了,我使劲儿铲,一不小心,一块泥巴飞起来崩我眼睛上了,疼得我一下子从锅台上掉下来。”回忆起当年,崔海顺忍不住笑了。
■爱心坚持
坚持伺候老人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从那以后,崔海顺天天到王大娘家帮着做饭,帮忙刷墙,收拾屋子,家务活让她包了。
为了老人 两家一起吃饭
“我年轻,能干,做做饭,收拾收拾屋,能干就干呗。大爷那时候晚上打更,早上回家还得做饭,多可怜。我给做好了端到桌子上,这样大爷一回来就能看到一桌热乎饭,多好啊!”崔海顺说。
开始的两年,崔海顺都是每顿饭到王大娘家去做,或把自己家做好的菜端到王大娘家。后来,她觉得不够方便,就和丈夫商量把饭菜拿到王大娘家做,两家一起吃饭!从此,崔海顺一家就和王大娘老两口一起吃饭,像一家人一样!
“我就靠低保,一个月200块钱饭钱,根本不够,这么些年,都靠崔海顺给。今年冬天,我硬给她钱让她给我买了8棵白菜,要不总吃人家的,我太不好意思了。”王大娘告诉记者。
老人敲一下墙 她就过去帮忙
崔海顺伺候老两口可不是简单洗衣做饭。王大娘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李大爷上班时,照顾大娘的重担就落在了她身上。接尿接屎,只要有需要,大娘就会敲两家之间的墙,崔海顺就马上过来,帮大娘方便。
“谁能做到啊?谁不嫌埋汰啊?崔海顺就不嫌乎,接完了还出去倒,这么些年一直就这样,就是亲姑娘也不行啊!”王大娘说到这,眼睛湿润了。
王大娘说,有一年,老伴得了白内障,晚上眼睛突然失明,她急忙敲墙,崔海顺和丈夫用自行车把大爷送到医院。经过检查要住院手术,崔海顺又担负起了照顾大爷的任务,穿衣、喂饭,甚至帮大爷方便,崔海顺都做到了。当大爷病愈出院后,王大娘搂着崔海顺的脖子,感动得痛哭了一场。
记者问崔海顺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崔海顺说,她有个姐姐瘫痪了12年,39岁时没的。那时候自己还在上学,寒暑假都在家里照顾姐姐,所以她深深理解瘫痪病人的痛苦。
“谁不知道脏?那我不干怎么办?看着老人拉在床上?再说我干了,也累不坏!”崔海顺说话很实在。
■爱心影响
她的善举带动了邻居 谁家做好吃的都送来
在崔海顺带动下,很多邻居都加入到照顾王大娘的行列,邻居们经常到老人家里,帮忙收拾屋子,做饭,把菜端给老人吃。
记者采访的两天里,碰到了3个邻居到老人家串门。王大娘说,自从崔海顺来照顾之后,家里干净利索了,邻居谁家做好吃的都送来,每逢过年过节,邻居都给她礼钱。
“谁都做不到,崔海顺做到了,别的不说,每次我们一起出去坐席,她一定给老太太带回个菜来,有时候亲姑娘都想不到。”60多岁的老邻居刘太花说。
“崔海顺是好样的!这么多年伺候瘫痪的老太太,现在给钱,有人都不愿意干啊!”邻居全顺玉竖起大拇指说。
■爱心背后
她下岗后四处打工 生活其实很艰辛
其实,这些年,崔海顺的日子过得也很艰苦。以前,她和丈夫都在木材厂上班,但厂子效益不好,工资低,生活捉襟见肘,支援王大娘的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1995年,崔海顺的丈夫到俄罗斯打工,经常给家里汇钱,生活条件稍微改善了一点。可没几年,丈夫就不再汇钱,直到现在,丈夫也没再回到家中。
后来,崔海顺下岗,开始四处打工,一个人独自抚养儿子,尝尽艰辛。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她只要回到家中,就一定到王大娘家去帮忙干活,从来没有间断过。
■爱心延续
有楼也不住 就为帮老人
2001年,崔海顺的儿子宋白山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现在在北京是高薪白领。
从小就和王大娘生活在一起,宋白山非常懂事、孝顺,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就给王大娘买了一件衣服,每个月都给老人零花钱。
“我穿的这条棉裤就是白山给买的,200多块钱一条!这是我这辈子穿的最贵的棉裤!”王大娘说,前两天,白山领对象回家,给她1000元钱,让她过年花。
为让母亲有更好的条件,宋白山在汪清县里买了楼,今年过年打算全家都在新楼里过年。
“过年时我们把二奶背到楼上,一起过年!”崔海顺说,这是她和儿子已经商量好的。
住了楼房,还能照顾老人吗?崔海顺说,她决定暂时不上楼, “我走了就没人管二奶了,再说住楼哪有住平房有意思啊,天天和老邻居一起唠嗑,住楼房都不认识,我不愿意去。”
■后记
“25年,非亲非故,端屎端尿,你就没有不想干的时候?”记者问崔海顺。
“怎么没有?一到那个时候,我就想,就算给儿女积德行善了。”崔海顺说,自己信良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崔海顺做好事已坚持了25年,这个时间还在延续……
本报记者 杨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