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0, 2010

昆明民警从嫌犯“挑战书”破译其学历和籍贯破命案

  姓名:陈波 年龄:45岁工作单位: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刑侦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绝招:笔迹研究

  

昆明民警从嫌犯“挑战书”破译其学历和籍贯破命案

  记者杨帆/图

  在“挑战书”里,杜志国的字写得不好看,运用标点符号时很粗心,话语常常东拉西扯,错别字不时出现。

  陈波和同事分析:嫌犯肯定没读过大学,学历最多是高中,且成绩不好。

  在“挑战书”里,“拖几天”的“拖”字被杜志国写成“托”。

  陈波和同事分析:只有经常说普通话的人,才会在“拖”与“托”的发音上一致。根据方言和说话习惯,并综合现场情况,断定嫌疑人可能是北方人。

  事实证明:杜志国落网后的身份信息和民警最初描绘的相差不大。

  陈波1987年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专业,主要从事笔迹检验、污损文件检验、印刷文件检验等工作。毕业后,陈波在红河州公安局侦查技术科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陈波被五华公安分局侦查技术科的老科长“看上”。老科长看上他是因为陈波在几起重大案件中的突出表现。1994年,陈波来到五华公安分局,直到现在。

  “现在公安机关有更多的高科技让犯罪分子的花招无处遁形。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笔迹检验主要在经济犯罪领域使用得更多。”陈波说,每次听到犯罪分子在有力的证据面前低头认罪,他内心都由衷涌现出自豪。“我的很多同学都已转岗或转行,但我还一直在这个岗位。有时静下心来想,也许是一种情结的纠结、一种不忍舍弃的专业情结让我坚守不移!”4月3日,29岁的黑龙江省鸡西市无业人员杜志国在昆明盯上女导游张某,一直尾随在张某身后,到了她位于丰宁小区的住处。在张某准备进屋关门时,杜志国强行闯入屋内,将张某强奸后杀害。

  作案后,杜志国掏出早已写好的给警方的“挑战书”,放在女导游身旁,清理了现场,确定没留下蛛丝马迹,才匆忙下楼。

  4月8日,在成都的杜志国在网络上看到昆明丰宁小区女导游被害的报道,他冷笑了一声,因为此时距他杀死女导游已过去5天……

  杜志国在成都继续寻找目标,他想和民警继续较量,他觉得自己在昆明做得天衣无缝。但他到现在也许都不知道,从他留给民警的“挑战书”上,民警已描绘出他的大概模样:年龄不超过35岁,初中文化水平,家庭不完整或家庭不幸福,最主要的是,他是北方人。事实证明,杜志国落网后,他的情况和民警最初描绘的相差不大。

  勾勒出杜志国最初身份信息的,是五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科学技术室的民警陈波和他的同事。

  近日,陈波讲述了他们如何破译笔迹,迅速掌握杜志国身份信息的幕后故事。

  “侦办此案的刑警们,给你们添麻烦了,对不起!” 这是杜志国“挑战书”里的第一句话。“我们当时看到非常气愤,完全就是对民警的公开挑衅。”陈波现在回忆起杜志国的“挑战书”时,心情还是不能平静。

  “挑战书”的最后一段笔迹略显烦乱,但从笔迹特征及变化来看,这是同一人所写。“我们当时分析这是嫌犯后面临时加上去的。”陈波说,在现场没发现相同的纸张,再结合“挑战书”前后笔迹的变化,陈波和同事们达成一致意见,这封“挑战书”是嫌犯事前就写好的。由此分析得出,这起命案不是一起偶然事件,嫌犯有备而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俗话说,字如其人。意思就是每个人的字迹反映了每个人的性格。“人们写下来的文字及运笔写字的习惯,都把这个人的生活、心理、生理、职业、环境等因素倾进去了……”陈波说,文件检验人员在寻找个人的笔迹特点时,集中看字迹中的4个特点:形状、线条特性、排列和内容。形状就是指每个字的形状,包括它们的倾斜度、相对大小和每个字之间的衔接;内容是指标点、语法、用词和词汇的运用……

  “学历高的人不一定字就写得好。判断一个人的学历高低,可从字句中的结构、用词是否妥当、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标准来判断。”杜志国的字写得不好看,他在运用标点符号时也显得很粗心:“。”用“.”代替;该用“?”的地方却用“!”,“……”用“—”代替;“挑战书”里的话也显得不够有条理,常常东拉西扯,错别字也不时出现,比如“再”写成“在”。陈波说:“综合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嫌犯肯定没读过大学,学历最多是高中,且成绩不好。从内容上分析,嫌犯成长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他在信中提到他父亲经常殴打母亲,在这种存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心理是比较阴暗的。”

  “挑战书”上有一句话出现“拖几天”这个词,但“拖”字被杜志国写成“托”。“只有经常说普通话的人,才会在‘拖’与‘托’的发音上一致。”陈波根据方言和说话习惯分析,并综合现场的其他情况,断定嫌疑人可能是北方人。他的这个判断让专案组缩小了侦查范围。民警到超市调查时,操北方口音的男子成了重点排查对象。

  让陈波感到兴奋的是,在这封“挑战书”上,他们还成功提取到杜志国的指纹。“杜志国事先写这封信时是戴手套写的。但他从包里拿出这封信时没戴手套,无意间留下指纹。”

  杜志国在逃亡路上也意识到百密一疏这个致命错误,所以4月12日在成都作案时,他没再戴手套,和上次一样,杜志国同样留下一封信给警方。在这封信里,杜志国声称他对丰宁小区凶案负责。陈波经过笔迹鉴定,确定两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为。从信纸上,民警再次提取指纹,经过比对,民警锁定了杜志国。

  5月2日,杜志国在长沙落网。

  记者孙文洁/文 (都市时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