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2月12日电(记者 顾玲)记者从青海省气象局了解到,2010年人工增雨为三江源地区带来54.98亿立方米的降水,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近半个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这一地区的生态状况日益恶化。青海省气象部门从2005年开始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据青海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副处长伏洋介绍,2010年三江源地区的人工增雨作业从5月28日开始至10月15日分两个阶段进行,其间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5架次,累计飞行作业近70小时,作业航程3.65万公里,共发射焰弹2460枚、燃烧烟条225根。伏洋说,2010年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作业平均降水量增加34.2毫米,相对增加11.8%,共增加降水54.98亿立方米,有效地增加了三江源地区水量,为三江源地区生态恢复和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伏洋说,人工增雨成效显著,三江源地区草场逐渐恢复,草地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2010年各等级覆盖度草地面积与2002年至2009年面积平均值相比,低覆盖度草地面积以每年2071平方公里速度减少;中覆盖度草地面积虽然在减少,但面积变化不大;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以每年238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增加幅度最大,其面积增加了9.8%。
此外,人工增雨实施后,三江源地区湖泊面积普遍呈明显增大趋势,2010年黄河源头鄂陵湖的湖泊面积与2003年至2009年历年平均面积相比,面积增加了21.38平方公里。从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来看,人工增雨有效增加了三江源地区水体面积,为青海高原及下游地区的水利生产和建设储备了良好的给水资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