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安徽、山西等地发生严重旱情。为应对灾情,各地政府积极组织抗旱减灾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到天气以及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因素制约,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粮食稳产增产基础尚不牢靠。
晋皖等地旱情严重
自今年9月底以来,无有效降雨造成安徽旱情严重,部分地区小麦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而截至12月14日,山西受旱面积已达到1628 .76万亩,其中冬小麦受旱面积671.88万亩,占其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旱情还导致33.64万人、7.82万头大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山西运城市农委种植业科科长郎宇说,当前旱情对冬小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系不发达,叶苗有点旺长,若旱情持续,水肥跟不上,可能会影响明春小麦的分蘖。目前,全市有几千亩地块出现了死苗现象。
记者在安徽颍上、阜南等小麦主产区采访时看到,受旱情影响,不少田块小麦长势稀疏,一些田块甚至裸露着大块黄土,没有出苗,用手在土里翻挖一会,才会找到只分蘖了三四片黄叶的弱苗,甚至还可以翻出播散的麦种。阜南县农委副主任蔡明胜告诉记者,今年该县降水较往年相比减少8成以上,造成小麦旱情严重。
水利失修影响稳产增产
为应对灾情,各地政府积极组织抗旱减灾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干旱天气可能持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
此外,基层干部群众认为,继2008年大旱后,此次严重旱情再次暴露出当前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的诸多问题,如不加快解决,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稳定生产就面临着基础不牢的突出问题。
在安徽阜南县刘沟镇新街村,村民温金胜正在给自己的6亩麦地抽水灌溉。顺着他浇水的管子看到旁边一条已经见底的河沟。温金胜说,今年的旱情特别重,连续六七十天没下大雨,大家都在抢水浇麦,这附近唯一一条有水的河沟都快干了。
除了水源紧张,引水灌溉的沟渠损毁不畅也是抗旱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在安徽颍上县八里河镇韩郢村,60多岁的马点英告诉记者,由于麦田周围的沟渠网络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的,如今损毁比较严重,一遇旱天或者暴雨,麦田不是引不到水就是排不出水,内涝严重。一些电灌站也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派不上用场。他最盼望政府能早日修好农田沟渠网,实现旱涝保收。
山西运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介绍,该市大部分机电井、小型机电灌站都是上世纪70到80年代所建,已经超期服役。再加上近年来连续干旱,设施长时间运行,损坏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市有1685眼机电井因井管、井泵、变压器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
记者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山西省在运城市沿黄河地区大力发展引黄提灌工程,并经过省财政补贴降低提黄灌溉电价、水价,使受益地区灌溉成本大幅下降,并减少了当地地下水抽采量。然而,由于乡村末级渠系损坏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大井村和侯村中间就有一条引黄支渠经过,记者日前看到,虽然支渠内水流很大,但两边的部分麦地并没有用上。张桂枝、李官成等村民说:“黄河水不仅价格便宜、水量大,而且浇地快、浇的实,我们也想用,但村里过去修的渠道全坏了,也没人修。如果在支渠里引黄河水的话,还得重新架泵,算下来比用机井水还贵。”
此外,浇地追肥成本仍然偏高、抗旱水源严重不足,抗旱资金短缺等也制约了抗旱减灾。
亟待加大投资 完善水利设施
有关人士指出,当前粮食主产区普遍经济基础薄弱,加之这一地区往往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地区,因此,农田小水利建设面临着资金、人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采取措施,破解这一难题。建 议 国 家 建 立 专 项 投 入 , 分 步 实施,尽快建设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小水利网络。在项目建设上,考虑粮食主产区经济实际,少要甚至不要地方配套,从而保证项目建设不因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成为半拉子工程,影响整个项目效益发挥。
基层人士建议说,保证有效的浇水是抗旱的最好办法,从当前看,要继续开动水利设施,扩大浇地面积。从长远看,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资,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县、乡、村末级渠系以及小型水利设施配套,切实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增加水地面积;与此同时,要依托区域内河流,加大地表水用量,严格控制和置换地下水,形成良性水资源配置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保障浇地用电,同时切实降低电价,进而降低农民浇地成本,提高其浇地积极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