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志刚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用这句话来形容现阶段中国球员的留洋现象,再合适不过。曾经走出去的孙继海、李铁、郑智、孙祥、周海滨、于大宝等人纷纷选择了回归,于大宝还因此前在亚冠联赛首场小组赛中攻入唯一一粒进球,帮助天津泰达客场击败韩国济州联队,一时间风光无限,远非几年前在葡萄牙混迹于低级别联赛时可比;另一方面,
还有一批中国球员挤破了头也想出去,十余年前,邓乐军因为未能如愿加盟德国亚琛队,一怒之下选择了退役,让鲁能泰山俱乐部人财两空,是中国足坛在留洋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决绝的一幕,而在2009年年底,冯潇霆、周海滨等球员的“不辞而别”,也曾经引起过轩然大波,如今类似的难题又摆在了买提江等球员面前。
出名要趁早,留洋同样如此。当一名球员各方面已经发展成型,即使有机会到欧洲高水平联赛中效力,自身也很难真正提高。“定型了的事情,总是很难发生改变。中国的球员,如果在二十二三岁之前还不能走出去,以后的机会就太渺茫了。”中国足球界一位专家这样分析。而在春节前后,上海退役球员谢晖更是直接表示“很多中国教练教的东西都是错的,跟着这些教练训练,好苗子也会被练废了”。
事实上,日本、韩国的留洋球员,早已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当我们还在担心自己的年轻球员无法经受风浪之时,1988年出生的李青龙、森本贵幸,1989年出生的具子哲等人,已经在欧洲联赛中站稳了脚跟。更加可怕的是,韩日留洋潮已经出现了许多“90后”球员。一旦日韩这一批球员挑起大梁,我们与人家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走还是留?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事实上,不仅是中国的球员,中国各级俱乐部乃至国字号球队、中国足协,在如何对待留洋的问题上,一直是首鼠两端,在犹豫之中耗费着大好青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