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在南科大经历了怎样的喜与乐、愁与苦,南科大最终要往哪里走?近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要做试验者,必然要比别人付出的要多。”他的话让记者感受深刻。
教育部批文是媒体的误读
华商报:有媒体称,教育部已经批准南科大本科招生了,是这样吗?
朱清时:媒体说的都是我最想的事情,希望我能把南科大办好(笑)。我还没有听说这一消息,教育部去年年底就向广东省政府发了通知,但只是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期为三年,并没有给我们招生权。
华商报:这个批文是南科大一直想得到的吧?
朱清时:是,有了招生权,会让许多事情简单得多,比如招生、学生将来的就业等。
华商报:您认为中间的障碍是什么?
朱清时:体制是最大的障碍。中国在许多领域都存在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别,教育也一样,这也是目前南科大面临的最大困难。
没有批文先选择自主招生
华商报:3月1日南科大开学了,学校没有再等批文?
朱清时:南科大给自己的定位是建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这在内地是第一个,要做第一必然要突破一些条条框框,要去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也是南科大作为教育改革先兵的一次试验。
直到现在也没有人批准南科大自主招生的事,但也没有人出来制止,南科大自主招生走到现在,没有管理部门出来说是对还是错,算是默许吧。
华商报:“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朱清时:最大区别就是体制内和体制外啊!(笑)比如自主招生能不能被家长和学生接受,毕业文凭能不能得到认可,还有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能不能和别的大学生享受同等的政策,这都是自主招生面临的考验。
最大的困难是在研究生招生上,要有硕士点、博士点,南科大要一步到位地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这决定了我们没有时间一个个地申请硕士点、博士点,而要办研究型科技大学,没有研究生学位谈什么研究型大学,而在这一块比(教育部)本科生的批文更难。
计划招50名 来了46个
华商报:尽管第一批自主招生的学生已经上学了,但您还是一直很担心?
朱清时:是,当初作出自主招生决定时一颗心就悬着,到现在这颗心也没完全放下来。不过总算开学了,计划招50名,来了46个。我很欣慰,哈佛大学创校时才只有7名学生,比起来,南科大已经不少了。(笑)
华商报:那学校对这些自主招生的学生有没有什么承诺?
朱清时:没有。国外大部分大学都是自己授学位,社会认不认可,最终取决于学校教学水平高不高、学生含金量高不高,南科大也是想做这个试验。首届教改实验班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有11岁、13岁的,也有17岁、18岁的,学校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人才。
华商报:那是不是说南科大已取得试验初步成功?
朱清时:那还远没有。但我认为,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是一个方向,有先行先试者,我想不会超过30年,中国高校自授学位这件事大家都会习惯,社会的接受度也会提高的。
我就是做学问的 没什么仕途
华商报:有人把您称为中国高校改革的“破冰者”、“先行者”,您怎样看?
朱清时:2009年,我被聘为南科大的校长,之所以在退休之后还要再干,是看中了南科大的办学理念。我没有想做“破冰者”,但南科大现在所做的实际上就是“破冰”,就是试验。
当然,要做试验者,就必然要比别人付出的要多,因为你没有可学的,什么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
华商报:您今年已65岁,希望自己干到什么年龄?有人说如果不成功,会影响到您的仕途,您怎么看?
朱清时:什么时候不干了还没有具体想过,不过,现在既然干上了就要努力,要对得起深圳市政府,对得起南科大这块牌子。至于我个人的仕途,我觉得没有什么影响不影响的,我本来就是个做学问的,没有什么仕途。
朱清时,男,汉族,化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1946年2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6月~2008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09年9月10日,被深圳市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南方科技大学
2007年3月,深圳市决定筹建南方科技大学。
2009年4月,深圳市确定大学选址,项目分三期,预计总投资24.8686亿元。
2010年12月18日,南科大在未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情况下举办首场招生咨询会,现场火爆。
今年3月1日,南科大开学,46名新生报到。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张小刚 文/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