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8, 2010

博物馆成百姓文化客厅

  本报记者 刘慧

  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科技馆,还有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将杭州组建成了一个文化客厅——人们可以细细品味历史文化遗存,静静欣赏风格各异的名家书画,尽情领略世界最新的科技之光。

  这样的文化客厅,不仅在省城杭州,在我省各地也屡见不鲜。迄今,我省已建博物馆201所,一个以省级博物馆为龙头的浙江博物馆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省国有馆藏文物总数达63万多件,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组织举办陈列展览项目500多个,年接待观众千万人次,这3个数据已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幸福的浙江人,正在一座座高品位的文化客厅里,汲取精神力量。

  一流场馆,绝妙的精神家园

  这个暑期,浙江的孩子可以在科技馆里玩个痛快,去年夏天开馆的省科技馆新馆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当然,孩子们的快乐不仅因为场馆大,更重要的是科技馆里的一流设施。在化学展区,孩子们可以参与做实验;在微软工作室,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智能机器人展区,机器人会给孩子们表演太极拳。而直径30米的巨型大球内的沉浸式影院,更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科技不仅科技馆里有,在浙江博物馆、浙江美术馆等文化场馆里也处处“隐藏”着高科技。

  书画藏品很珍贵,以往总担心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损毁。现在,浙江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没有这个担忧了,因为耗费700余万元引进的27个世界顶尖恒温恒湿展柜,能呵护这些珍贵的古代书画。

  一流的场馆设施给观众带来的是一流的文化享受。在自然博物馆“地球生命故事”展厅中,大型“地幔对流”多媒体,让观众体验了惊心动魄的地心之旅。从2009年7月28日开馆到今年5月,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客流量破百万人次,最多的一天,观众达到22376人次。

  去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馆16年来首次变脸,余姚投巨资改造后,展厅面积达1600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400平方米,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更舒适的观展环境。

  人性服务,打造现代博物馆

  如果说浙江美术馆设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国际学术报告厅,体现了浙江美术馆的国际化,那么馆内1万多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则是大众的“艺术之家”。

  陈列在柜子里的展品、专业拗口的说明……以往,人们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一些文化场馆,总会有一种距离感。而现在,当你走进浙江美术馆,在凝神屏息参观之余,可在随处可见的大屏幕前看录像,聆听不同专家对黄宾虹作品的分析;你可以在咖啡吧和艺术茶座稍作休憩,在了解“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叫十八描”的同时,发表自己对于艺术和生活的见解;而在儿童美术天地,小观众们则可以用免费提供的水彩笔和素描纸,尽情挥洒自己的艺术想象。

  一个个人性化的服务细节,让观众轻松走进文化,融于艺术。

  有观众在参观书法展览时提出,一些行书、草书作品的字很难辨识。为此,美术馆把难以辨认的书法全部在说明中解读出来,还在重要的场次开设专家现场解读。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观众了解珍品的精妙所在。

  “要让公众关注,让公众参与,让美术馆和公众零距离相处。”在馆长马烽辉看来,就连库房重地也能向公众开放,如开设的“美术藏品代管寄存专库”,人们可以把家里难以保存的美术藏品送到浙江美术馆——所有权是你的,展览与使用权归美术馆,由美术馆来代为保管。

  慢慢地,人们发现来美术大客厅的人群,除了文化人,普通百姓明显增多了。(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本土文化,彰显博物馆个性

  对博物馆来说,要使自己成为某一区域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必须抓住一些比精品文物更本质、更隽永的东西,那就是地域文化。

  我省各地一批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涌现。用青砖、瓦爿砌成的宁波博物馆,穿越千年陶瓷文化之旅的萧山博物馆,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融入当代都市的良渚博物院……让人们品味文化的同时,感受个性。

  民资投向博物馆是浙江的一大文化特色。近些年里,浙江民办博物馆呈爆发之势,其中不少大手笔博物馆足以令人惊叹。民营企业家以自己独到的眼光、精明的运作和对文化事业的热爱,把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性事业打造成文化产业。目前,我省有民办博物馆60余家,涉及中草药、珠算、铜雕、民俗工艺等多个门类,大都是国有博物馆未曾关注的领域。绍兴民营企业家孙海芳投入2亿元建立的越国文化博物馆,展示的全部为孙海芳多年收藏的越国兵器、会稽铜镜、越窑青瓷、金银玉石等,藏品总数达4000件,许多为国内罕见,创下全国个人建博物馆规模之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