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运动席卷美国 生存是个严肃命题
天灾降临、恐怖袭击、金融海啸……当遭遇生存危机时,都市人该怎么办?我们将回溯生存主义的发展史,并从中寻找答案。
南都周刊记者 _ 张峰 胡雯雯
人物:詹姆斯·罗尔斯
Q:如果你住在一个人口拥挤的国家比如中国,你会采取哪些必要的灾难应对措施?
A:我会建议人们跟任何生活在乡村农耕省份的亲属保持密切联系。如果有那么一天情况变得非常恶劣,你可能不得不依靠他们,才能有一个可以避难的场所。我还会建议为你的家人逐步准备食品供应。尽可能储备更多的食物,尽可能利用你家里的每一寸存储空间。
Q:当中国公众面临自然灾难比如地震和洪水时,你的建议会是什么?
A:对电力中断作好准备。对大部分的居民,尤其是那些住在城区的居民来说,电力中断会意味着城市供水系统也将停止工作。所以,要作好准备去收集和过滤从露天区域获得的水。这些露天区域包括连接屋顶的落水管、溪水、河流以及池塘。我的博客上有非常具体的指南介绍如何制造廉价的家庭用水过滤器。
Q:你提到过自己是一个“枪与杂货”式的生存主义者。为什么武器对你这么重要?
A:根本上来说,我相信持有武器的人才能够控制他周围的环境,而手无寸铁的人则没有这种控制力。在现代背景下,充分自卫意味着使用枪械的自由,而不局限于利器。美国有句古话:“永远别拿鸡蛋去碰石头”。
(记者:此人行为低调,从不接受电视媒体访问,甚至博客上都没有照片。)
可以用来描述詹姆斯·罗尔斯(James Wesley Rawles)的词很多:作家、博客主编、生存顾问、前美国陆军情报官员。但最适合罗尔斯的头衔莫过于当代生存主义运动的首席代言人。许多生存主义者已经习惯称自己为罗尔斯主义者(Rawlsian)。
从小说家到生存主义教父
罗尔斯于1960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Livermore,祖辈是十九世纪50年代的拓荒者。他毕业于圣何塞州立大学,辅修了军事科学和军事历史等科目。1984至1993年间罗尔斯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处,后来因为政治观念不同,在克林顿总统宣誓就职后立刻从军队退役。
将近十年的情报生涯让罗尔斯得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多个国家的社会问题。在此其间,罗尔斯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爱国者:一本在即将崩溃世界中生存的小说》(《Patriots: A Novel of Survival in the Coming Collapse》)。《爱国者》的故事设定在未来,描述了恶性通货膨胀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崩溃之后的场景。尽管只是本小说,罗尔斯坚信现实并不遥远。“我得出的结论是,电网是关键所在。如果因为经济崩溃或者恐怖袭击导致电网中断,所有的城市都将垮掉。”
这本罗尔斯于1991年就完成初稿的小说令人惊异地预见到了近二十年之内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奠定了罗尔斯在生存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生存主义是一种积极应对未来潜在危机的生存运动。这些危机包括了区域的、国家的以及国际性的社会或者政治秩序的动荡。生存主义者为了应对各种预期的动荡局面,通常都会接受急救医疗训练,储备食物和引用水,学习自卫和自足技能,或者建造例如地下庇护所之类的避难设施。
现代生存主义运动起源于美英两国。政府政策,核战争威胁,宗教信仰,有关社会或经济解体的著述和末世论小说,都是促使这一运动形成的因素。冷战期间,政府推行民间防御措施,兴建了大批公共原子弹庇护所和放射性尘埃躲避所。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也称摩门教会)长期以来都指示其教会成员为自己及家人准备最长一年的食品储备。1929至1939年间的经济大萧条则一直被生存主义者当做未雨绸缪的必要的例证。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的迹象也更加明显。对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核战争可能的持续担忧,以及城市中心日益出现供应短缺的现实状况,促使很多原本持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人也开始主张个人的相应准备将是明智之举。
1980年,John Pugsley出版了《阿尔法策略》(《The Alpha Strategy》),这本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名单上排了九个星期。3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仍然被生存主义者视为食品和家庭必需品储备的基本指南。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生存主义者又多了一种媒介方式来相互交流生存技能。计算机也与生存主义运动的另一个顶峰有密切关系,这就是“千年虫”(Y2K)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智能系统中的年份问题引发了全球性恐慌。
罗尔斯也是在这其间开始使用BBS和Usenet新闻组来发布有关生存的话题。2005年,罗尔斯建立了自己的SurvivalBlog站点,博客写作成为了他的全职工作。到今天,他主编的SurvivalBlog已经成了互联网上关于生存与应对主题的最流行的博客。SurvivalBlog每个星期有超过22万人访问,总访问量已经超过2100万次。
SurvivalBlog主要关注的是如果应对社会面临的多种威胁。罗尔斯的文章涉及了多种内容,给读者提供了很多灾难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例如在距离最近城市至少300英里的地方修建乡间避难所,饮用水的汲取和净化,食品生产和储备,安全自卫技术及策略等等。罗尔斯的第二本书《如何生存在我们所知的世界末日》(《How to Survive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的主体内容就来自于SurvivalBlog的文章。《未来学家》(《The Futurist》)杂志称这本书为“为世界末日准备的警示性实用建议”。
罗尔斯更倾向于关注“家庭应对”和“个人自由”,他关于家庭应对的理论集中于食品储备和提倡迁往人烟稀少地区这两方面。其生存哲学强调了现代社会的脆弱,贵重金属在物物交易中的价值等等。
在《纽约时报》的一篇采访中,罗尔斯讲述了他作为一名生存主义博客作家的经历,并称自己是一名“枪与杂货”式的生存主义者。
罗尔斯认为典型的生存主义者事实上并不住在乡村郊区,更多住在城市。他们担心社会的崩溃,把乡野生活幻想得充满田园诗意。与家人一起生活在洛基山西部某个乡郊的罗尔斯用自己的经验告诫人们,自给自足的乡野生活实际上辛苦得很。
恐怖袭击阴影下的“城市生存”法则
人物:阿托恩·爱德华兹
Q:无论在哪里,你都会带上哪几件物品?
A:一件能减少生化武器或脏弹对皮肤伤害的夹克;一条装着记事本、钢笔和潜水表的皮质腕带;一个用橡胶和不锈钢网制作的救生包。这个重6公斤的救生包里面有18种不同的工具,包括一块烙铁、一根铅笔大小的丁烷火炬,以及三种打火机。这些工具在紧急情况时能派上大用场,如果你必须关掉煤气,老虎钳可以决定你的生死。
Q:对普通人来说,整天背着6公斤的救生包不太方便。你有没有什么轻便的推荐?
A:对于普通人,一个1公斤左右的救生包差不多够了。里面应该装上无需电池的手压电筒、多功能的老虎钳、火柴、消毒用酒精、止痛消炎药、眼药水、纱布、创可贴、甚至牙膏、香皂和梳子。因为你每次离开家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得去。
“归隐者(Retreater)”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用来指那些随时准备在社会瓦解的时候离开城市,躲避到偏远的安全地区或者庇护所的人们。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生存主义者(Survivalist)”成为和“归隐者”通用的术语。在以Kurt Saxon为代表的许多人看来,“归隐”是一种更加理性的、规避冲突的、远遁无形的态度,而“生存主义”则给人一种具有媒体煽动性的、冲动好斗的印象。积极主动的“生存主义者”逐渐取代了消极被动的“归隐者”。1980年,Saxon在《什么是生存主义者》(《What Is A Survivalist》)一文中给的定义是“一个相信自我及其能力胜过相信现存体系的独立人。”
身为生存主义运动奠基者之一的Saxon还认为,“有些人称自己为城市生存主义者,我认为这是个自相矛盾的术语。藏在公寓里以躲过骚乱是个愚蠢的想法……真正的生存主义者应该趁机尽快从城市搬到小乡镇去。”而他自己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年过花甲的他住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还偶尔教授生存主义的课程。
如果按照Saxon的标准,阿托恩·爱德华兹(Aton Edwards)可能都算不上是一名生存主义者。但在9·11事件之后,没人能否认阿托恩在纽约生存主义群体中的领袖地位。
2001年纽约曼哈顿的9·11事件,以及先后在巴厘岛、马德里和伦敦发生的类似恐怖袭击,引发了生存主义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对战争的恐惧,对环境灾难、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经济不稳定等的更深关注,以及人类面对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和2009年猪流感时的脆弱,这一切让生存主义再次成为被关注焦点。在很多人看来,有备无患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现在开始储备生活用品,学习实用技能,和有共同想法的人建立联系,获取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
过去数年中,很多提供灾难生存建议的书得以出版。这些书涉及了从能源短缺到核恐怖或生化袭击等各种可能的灾难。博客和网络论坛也是传播生存主义信息的流行方式。人们在网上讨论协助生存的交通工具,生存地点和即将到来的威胁,还列出各种生存主义者团体。阿托恩创立的非盈利组织International Preparedness Network无疑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
在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之前,阿托恩曾经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流行独角喜剧明星。如果不是因为演出协议出了问题,阿托恩的职业生涯也许将是另外一种情形。
1989年,出于对恐怖主义组织在纽约发动生化与核袭击的担忧,阿托恩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了International Preparedness Network,以推行紧急情况出现时的“因地制宜”策略。“多数紧急事件发生时都是没有任何预兆的,”他说,“这是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情均会出错。而通常危机来临时,你都会缺少装备。所以你必需学会因地制宜”。1999年,阿托恩的组织转型为附属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民间志愿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帮助民众缓解恐怖袭击和其他灾难事件带来的恐慌。
在9·11事件发生几年之前,阿托恩就已经公开谈论过恐怖主义分子劫持客机当导弹来攻击摩天大楼的可能。他还曾经建议在世贸中心、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等地标建筑周围设置地对空导弹。2001年2月,在一个广播节目中,阿托恩更准确地预言了9·11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人们一直对阿托恩的说法心存质疑,直到世贸中心被炸成废墟。
阿托恩也曾考虑过离开纽约,并一直计划在北卡罗来纳建一个圆顶的房子。不过现在他有了更大的计划,利用自己的组织去给有需要的人传授生存技能。他的组织现在已经发展了包括美国在内17个国家的大约30000名成员。
金融风暴让他们把家变成超市
人物:丽莎·贝德福
Q:如果我没那么大的储存室,要怎么存放食物呢?
A:把家里一年以上没用过的东西,放到网上卖掉,可以节约出不少空间。
Q:食物都有保质期,你怎么处理那么多食品呢?
A:像密封的面粉、罐头等,你可以适时地循环,把旧的消化掉再补充,就行了。而且不用一次性买太多,只要保证一定时间的供应量。
Q:除了你在博客上提到的生存技能,还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注意事项吗?
A:凡是重要而基本的资料,一定要备份到纸上,妥善保存起来。别忘了你是在危机中才会最需要它们。要是电一停,电脑、手机等什么都罢工,你就等着干瞪眼吧。
2007年初开始浮现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公众对灾难应对的迫切了解。2008年4月,《纽约时报》援引罗尔斯的话说,“对生存主义运动的兴趣正经历着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最快的增长”。2009年,罗尔斯又通过美联社称,“太多人对经济情况担忧,因此引发对灾难应对的巨大兴趣。这种兴趣超越了任何界限,不管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还是宗教的。”
金融风暴摧毁的不只是华尔街,还有无数的美国家庭。经济的大幅衰退让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10%,累计约850万美国人失去了工作,这也是二战后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的最高纪录。几乎在一夜之间,很多普普通通的美国家庭开始意识到,生存不再是小说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真实残酷的人生。
“生存危机并不仅仅起源于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一次爆炸式袭击,或是洪水台风之类的。我身边几乎每天都有朋友失业和破产,从房子里被赶出去。我们更提防的是经济的崩溃。”丽莎·贝德福(Lisa Bedford)担忧地说道。她更为人熟知的称号是“生存母亲”(The Survival Mom)。
每当丽莎想到经济大萧条可能带来的后果,她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起25年前在苏联旅行时情景:“街边停满了老旧破损的汽车,商店里的货架空空如也,行人穿得灰扑扑的。相反,为外国人和富人开设的餐厅和商店却豪华而富足。”如此贫穷的情境能与优越生活同时存在,让她非常震惊。“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会更努力地让家人避免陷入这种困境。”
比起“生存主义者”这个标签,她更愿意叫自己“准备者”(Prepper)。在这个炎热的夏日,丽莎正往储存室里搬放大桶大桶的饮用水,并在厨房里堆了一大桌时令蔬果,准备做成脱水蔬果储备起来。
进入她家的储存室,就像来到一个超市的食品区,豆类、罐头、饮用水、脱水蔬果等把几排架子堆得满满当当。儿子和女儿则在一旁察看所有食物的保质期,并记录在本子上。
“尽管很早以前我就随身携带应急包,也很有危机意识,但真正开始为全家作生存储备,也就是两年前的事。”丽莎家所在的亚利桑那州是全美经济最受打击的地区之一。“我们住的地区都是沙漠,一场干旱便会断了所有水源,所以储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储备食物和日用品。另外,我在家里备了太阳能发电板,以免停电造成的炎热把所有食品都毁掉。”
储备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以后的负担,而不是相反。所以,丽莎给自己定了个标准:先储蓄够全家一个月用的东西,再慢慢增加到三个月。另外,每逢有促销活动或谁家有旧货出售时,她总会特别留意,争取以最低的价格储备生存必需品。
如果说哪样储备是她永远不会嫌多的,那就是:知识(还有一样是厕纸:“它们永远都不够用,而且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她的电脑和书架上储存着满满当当的实用书籍,比如:《如何制作脱水食物》、《危机准备手册》、《山村生活百科全书》等,而平时在博客上和网友们交流的心得经验,她也全部记录了下来。“不管遇到什么危机,知识永远是你最好的装备,而且它们几乎不占空间。”
给孩子们选书的时候,丽莎也总会下意识地找些和“独立生存”有关的,比如《海狸的记号》、罗兰·英格斯的《小木屋系列丛书》、《手斧男孩》等。“这些书不仅非常有趣,而且能提供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我教的‘儿童野外生存课程’中,我也是用这些来做辅助书目的。”
每到周末,她会聚集全家或朋友进行话题讨论,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境,大家共同策划出一些生存方案。比如:“如果我们必须撤离这座城市,而所有高速公路都被堵得动弹不得,那该怎么办?”
她也经常带上孩子出去野营,正好训练户外生存的技巧。两个孩子尽管只有8岁和11岁,却已经是娴熟的枪手,能够自如地操纵22口径来复枪进行射击。此外,他们还在参加游泳和骑马课程。“孩子的适应力真是惊人。对他们来说,学习射击和储备食物很快就成了‘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生存训练并没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反而更自信和有安全感了。”
在保证家人的生存条件外,丽莎也尽可能地多为其他人作准备,比如说亲友、邻居。当然,更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也开始作生存储备,但这是让丽莎深感无奈的一件事。“要说服一个没有危机生存意识的人是非常难得,尤其是当周围不断地出现预警信号,而他们却视而不见的时候。”就像网友在丽莎的博客里留言抱怨的:“我们住的地方常年台风肆虐,一到这时超市商店总被哄抢一空,但身边却没几个人想要作储备。我母亲也认同储备的重要性,可是每当我跟她说起自己的储存进度,她总是泼冷水:要是你的房子垮了怎么办?东西都被水冲走了怎么办?”
但是,所作的准备有可能产生不了作用,并不能成为不做准备的理由。“生存主义者并不是悲观主义者。正相反,我们热爱和珍惜生命,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
丽莎相信,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生存是个严肃命题
自从有人类以来,关于生存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生存还是毁灭?是文学和影视作品永恒的主题。
南都周刊记者 _ 张峰
影视类
《我是传奇》(I Am Legend)
致命病毒把繁华的纽约变成人间地狱。唯一的幸存者要面对的不仅是被感染的变异人,还有极度的孤独。
《迷失》(Lost)
一群飞机失事的幸存者被困在一座岛上,只能依靠少量的食物和飞机残骸内的物品生存下去。
《幸存者》(Survivors)
BBC的经典剧集,旧版的《幸存者》讲述的是瘟疫导致了95%的人口死亡,幸存者在一切现代社会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努力维系人类的文明。
《未来水世界》(Waterworld)
当世界成为一片汪洋时,人们只能在水上生存。一个进化到可以在水中呼吸的海行者遇到一位掌握着前往大陆秘密的小女孩。
《日常生存自救手册》 (探索频道)
探索频道今年5月新作,生存专家Bear Grylls从荒野回到了城市,他将告诉你如何应对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比如,被困燃烧车辆中,遭遇疯狗,汽车落水时如何自救与救人,电梯失控时怎么办等等。还有一些搞笑但实用的小贴士,教你如何处理粘到你的口香糖,如何对付老鼠,或者手指卡在保龄球里该怎么办。
小说类
《撒旦之锤》(Jerry Pournelle与Larry Niven)
又一部对生存主义影响巨大的作品。彗星撞击地球之后引起地震和巨浪,整个世界都被淹没。对于幸存者来说,生存面临着最危险最艰巨的挑战。
《地球忍受》(George Stewart)
小说描述了世界性瘟疫摧毁人类文明之后,主人公和一批幸存者建立新文明和保存知识的努力。
《明日》(Philip Wylie)
小说讲述了两个美国城市经历核袭击的故事,其中一个城市有着完备的民防计划,另一个则没有。
《巴比伦》(Pat Frank)
世界末日的经典小说。生动地描述了美国与苏联爆发核战争之后,佛罗里达一个小镇居民们的生存故事。
《Malevil》(Robert Merle)
描述了生存主义者将一座中世纪的城堡整修成抵抗全面核浩劫的要塞。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手工世界》(James Kunstler)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在石油危机,全球变暖,疾病流行和核恐怖威胁影响下经济崩溃的美国社会。它探讨了以电力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消失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学术类
《阿尔法策略》(John Pugsley)
1980年出版的这本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名单上排了九个星期。30年后的今天,它仍然被生存主义者视为食品和家庭必需品储备的基本指南。
《生存武器》 ?(Mel Tappan)
Mel Tappan证明了拥有合适的武器枪支以保护食物和提供个人防卫是在独立基础上维持生命的关键。这本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未来的30多年间,都是生存主义者的必备读物。
《生存者入门与最新归隐者参考》(Don Stephens)
除了积极倡导归隐乡野之外,Don Stephens的建筑学背景也帮助他在自足家园的设计上完成了很多著述。
《核战争生存技能》(Cresson Kearny)
Cresson Kearny终身在军队及政府部门任职,对在军事与技术环境中生存具备超常的专业知识。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生存主义者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在核相关信息上。
《生存避难所》(Ragnar Benson)
Ragnar Benson是美国最受尊崇的生存专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了弹药、炸药、陷阱,制造新ID等许多争议性内容。该书介绍了如何选择和伪装避难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