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9, 2010

仙桃市委书记刘新池:转变发展方式重返全国百强

  荆楚网消息(记者胡良才、通讯员樊涛)随着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使得有着“武汉后花园”美誉的仙桃市原有区位优势逐年减弱,发展速度也相应受到影响。“十二五”期间,仙桃如何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跨越发展?

  近日,仙桃市委书记刘新池接受荆楚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十一五’的积蓄和打基础,目前仙桃经济正呈现提质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二五’时期将是仙桃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仙桃将全力以赴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特别是提高人均指标水平,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力争重返全国百强。”

  明确城市定位,实现跨越发展

  仙桃一度被称为 “湖北温州”、“中部投资洼地”,民营企业的持续壮大成为该市经济稳健发展的强力保障。历史上,仙桃曾五次进入全国百强,六次跻身中部十强,十度蝉联湖北首强,是全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县市,也是离百强距离最近城市之一。

  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的系列规划对仙桃有了新的定位,给仙桃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仙桃跨入50-100万城区人口规模的大城市行列,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将仙桃建成圈内5个大城市之一。

  面临新一轮发展,刘新池自信地表示,“仙桃人历来思想解放,敢为人先,一直是全省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中,仙桃块头相对较小,更容易出形象、出成果。”他介绍,未来五年,该市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仙桃的城市定位,加快推进50平方公里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升级和小城镇扩张发展,力争“十二五”期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6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5%,从规模上成为大城市,从功能上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仙桃将大胆试验、大胆改革,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社会氛围,力争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两型”城市。

  转变发展方式,提速“四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仙桃如何把加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有机结合?怎样做到在发展中转变,以转变促发展?

  刘新池开出的药方是: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化进程”。

  经过多年发展,仙桃已经形成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无纺布卫材、纺织服装等五大主导产业。目前,该市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台湾旺旺、福建亲亲、福建海新、香港真巧等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企业13家,呈现品牌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头。机械电子产业以台湾健鼎、广东纳伟仕、北京神雾等实力企业为支撑,实现高点起跳,跨越发展,成为全市最具成长性的产业。无纺布产业在扩张、升级、规范中加快发展,制品出口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基本竞争力百强。医药化工产业集聚德国拜尔斯道夫、香港丝宝、中国宜化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正由传统的小化工、农化工向现代大化工、精细化工转变。于此同时,仙桃正大力实施双百亿产业工程,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十二五”期末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工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刘新池介绍,仙桃市近年来始终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态势,深耕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兼顾环渤海、融入大武汉,努力引进更多更大的市场主体。今年以来共引进项目236个,总投资120亿元,成功引进投资5亿美元的台湾健鼎科技、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湾康舒科技、投资4500万美元的台湾富士和机械、投资3000万美元的台湾联茂电子、投资3.2亿元的武汉普天电源等10个过亿元项目。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未来几年该市将新增50-80亿元的产值、8-9亿元的税收,再造一个仙桃工业。

  在招商引资强劲推动的同时,仙桃市也加快实施园区集聚工程,打造发展平台,以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在仙桃南城新区建设现场,记者获悉,由广东纳伟仕投资建造的20万平米的厂房已经完成主体施工,北京神雾、台湾健鼎等一批实力企业也已经入驻,仙桃规划把该区建成集聚300家重点企业、吸纳30万人口、实现300亿产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刘新池告诉记者,仙桃“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思路改造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他介绍,目前仙桃全市建成90万亩优质水产、120万头生猪、1500万只家禽、2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农业一镇一品、板块推进的规模化种养格局初步形成。张沟镇着力打造百里养鳝经济圈,发展网箱养鳝5万亩、80多万口,亩平收入1.5万元,成为全国养鳝第一镇。杨林尾镇发展鱼鳖套养3万亩,亩平收入1.3万元,成为全国养鳖第一镇。

  记者了解到,仙桃在实现特色农业种养规模化的同时,还大力推进推进经营产业化。该市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0多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年加工产值达155亿元。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网络农民抱团发展,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网络120万亩农田,促使26万户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仙桃采取的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统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基层党建六个一体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市涌现出彭场无纺布、胡场机械加工、三伏潭禽业、西流河化工等一批特色乡镇工业小区,形成了镇域经济发展的“雁群效应”。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所在。”刘新池表示,“十二五”期间,仙桃将大力推动“13665”工程,谋划壮大主城区,培育一批镇级市,壮大一批重点镇,打造一批特色镇,建设一批中心社区,形成级次分明、点轴相连的城乡发展体系。

  抢抓时代机遇,实现率先发展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发展”二字在刘新池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在他看来,“发展是解决仙桃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不够的问题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发展不科学的问题要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

  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之一,同时又是全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重要成员,还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三试汇合”成为仙桃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刘新池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告诉记者,“试点试验是一份责任,承担着探索新路的任务,同时也是一次机遇,赋予我们先行先试的权力。所以,“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抢抓机遇,大胆试验,率先试验,着力构建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力争率先走出一条新路子。”

  新时期的发展之路,仙桃定下了具体目标。根据规划,仙桃地区到“十二五”期末,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总收入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年均增长12%。

  刘新池表示,“十二五”时期,仙桃要始终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将扩总量与调结构相结合,提速度与增效益相结合,抓当前与管长远相结合,努力实现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高的发展效益,力争在科学发展中率先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其最终目标,是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惠及仙桃人民,让全市人民尽快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