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6, 2010

蓝天不蓝细颗粒将被日常监测

  除可吸入颗粒物外 细颗粒物也是“只见灰霾不见天”的罪魁祸首 北京将提高空气质量监测能力

  蓝天不蓝细颗粒将被日常监测

  本报讯(记者李洁)除了监测可吸入颗粒物外,北京还将把“个头儿”更小的细颗粒物,纳入日常空气质量监测。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文件。

  到2015年,实现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目前,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

  而针对目前空气污染指数不能完全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空气中细颗粒物使北京的“蓝天”不蓝的问题,此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在内的重点区域,将提高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要求,除了监测可吸入颗粒物外,北京还将把“个头儿”更小的细颗粒物纳入空气质量监测范围。加快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修订工作,完善臭氧和细颗粒物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增加相应评价指标。

  除了将细颗粒物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作为推进大气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北京还将开展酸雨、臭氧监测和城市道路两侧空气质量监测,制定大气污染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预案,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实现重点区域监测信息共享。

  环境保护部门将大气污染考核结果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向社会公布。对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到明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多知道点

  细颗粒物的危害是什么?

  相比之下,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其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细颗粒物可进入人体细支气管和肺泡,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

  同时北京的空气中出现灰霾见不到蓝天白云,细颗粒物也是罪魁祸首。

  名词解释

  可吸入颗粒物:目前,北京每天监测的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在10微米以下、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的总称。

  细颗粒物:则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