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1, 2010

“全球重心”是否正向中国转移?

  北京的分析人士20日指出,经济总量跻身世界第二与成为“全球重心”是两码事,并不能简单划等号。

  他们表示,中国尚不具备成为“全球重心”的条件和能力,因为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由美欧主导,中国话语权十分有限,另外,中国人均GDP仍居中低行列,经济社会面临着众多困难和挑战。

  日本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99万亿美元。

  一些西方主流舆论认为,中国今年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之美欧经济复苏困难重重,“全球重心已经向中国转移”。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指出,经济总量仅仅是国家实力的一个方面,“全球重心”还应包括一国在国际上拥有的话语权。

  当前,在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中,中国的话语权与其经济实力并不相称。例如,中国在IMF中的投票权份额仅为3.72%,屈居第六位。而美国一国就拥有超过15%以上的份额,对IMF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为美元资产,特别是持有近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却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提供庞大的低息贷款和补贴,这本身就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体现。可见,老牌的发达经济体美欧仍然牢牢占据着“全球重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13亿人口的庞大基数“稀释”了中国GDP总量的意义,“人口多、底子薄、内部差距大”的现实仍将在很长时间内伴随中国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大约为3600美元,还不到日本或美国的十分之一、法国或英国的六分之一。按人均购买力计算,美国位列世界前10名,日本位列前20名左右,中国则排在100名左右。

  在社会发展成熟度方面,中国仍处于现代化中期阶段,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人类发展指数”(HDI)仅为0.772,居世界第92位。

  陈凤英认为,外国人往往只看到中国的大城市和光鲜亮丽的一面,以为这就是中国的全部。“其实中国80%的地区仍旧不很发达,用‘以偏概全’得来的印象对中国提出种种过高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种种事实表明,中国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仍然面临很多“头疼的”问题,并不具备承接全球“重心”的能力和条件。中国未来仍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