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2, 2011

亿元

  

亿元
亿元

  “北斗”转民用的市场价值

  400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日前表示,中国自己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将于明年覆盖亚太地区,意味着在明年,中国人的私家车将能够使用中国北斗的导航系统

  副总设计师谭述森表示,2020年将形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将由35颗卫星组成

  ■CFP供图

  新闻背景

  3月21日,媒体称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表示:“中国自己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将于明年覆盖亚太地区,也就是意味着在明年,中国人的私家车将能够使用中国北斗的导航系统。”

  从1994年立项至今,中国北斗已经走过17年,中国北斗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导航使命,这种使命的开始,意味着除了军事方面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普及民用的时候,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

  孙家栋院士■资料照片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张祥在接到记者采访电话时表示:“中国北斗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从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研发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自从美国的GPS面世后,欧洲以及俄罗斯都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并且分别命名为伽利略和格洛纳斯。

  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基础工程

  孙家栋:“北斗系统既是国家工程、民族工程,也是国际上的一个工程。”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用最简单的例子表述导航的无处不在:“人在除了睡觉之外,每时每刻都在导航。当你行进的时候,你是在用眼睛导航,眼睛就是个传感器,就是个望远镜,和大脑里的地图做了一次匹配,没有匹配上,要进行一次返回。所以,我们的日常系统离不开导航。汽车变成我们的代步工具,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仅需要卫星的导航,可能还需要很多参照物。”

  现在中国民用最广泛的仍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同时正式进入民用领域。在同样的时间节点上,中国正式开始研制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从具体的事例来看,如果发生战事,如果有人在关键时刻对GPS动了手脚,那么所有依赖于卫星导航的武器将彻底成为摆设。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表示:“在国防上的应用,能使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作战费用交换比大幅降低,大大提高国防能力和减少国防经济的负担。”

  事实上,美国在研发GPS时的最初目的也是用于军事领域,当技术成熟后,开始向民用扩展。中国北斗同样如此。孙家栋称:“北斗系统迄今为止,是我们国家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涉及最广、技术最复杂和建设周期最长的航天基础工程,它既是国家工程、民族工程,也是国际上的一个工程。”

  汶川地震救援时,发挥了很大作用

  刘经南:“当地作为生命线的通信设施已经完全破坏了,惟一有用的就是北斗系统。”

  对于中国北斗转民应用,广州一家专门生产导航仪厂家的技术总监王振林有自己的见解:“GPS发展了那么长时间,美国GPS又在发展GPS-III,据我了解,北斗在精准度方面似乎还不如GPS那么成熟。GPS的绝对优势还体现在它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世界上绝大多数用户依赖的仍是GPS的24颗卫星。而中国的很多厂商都根据GPS的参数和接口生产接收器,销售给国内外的用户。”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谭述森分析GPS与北斗的差别时,首先强调的是时间:“1994年我们立项的时候,美国宣布24颗卫星组成的GPS系统已经建成,但北斗有着其他三大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位置与位置报告相应时间为1秒,世界上还没有超越我们这个响应时间为1秒的系统,这快于其他系统的时间,将是航空、航海等领域生命救援的宝贵资源。

  谭述森说,除此之外,北斗最具特色的优势是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也就是说,使用GPS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但不能把自己的信息传达出去,而北斗系统通过独有的短信功能,可以向有关方面传达信息。目前,技术上我们已经能够与GPS兼容。”

  中国北斗实际上早就在民用方面显示过成功,刘经南告诉记者:“北斗系统在汶川、舟曲的救灾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北斗有定位和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以及时把位置报给救灾指挥部,而当地在灾害的情况下,作为生命线的通信设施已经完全破坏了,惟一有用的就是北斗系统。”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2003年,北斗系统应用主管部门上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建议批准北斗系统向民用领域提供服务。

  中国北斗的4000亿市场

  刘经南:“我们会吸取GPS先进经验,采取国家的引导再加上完全开放的政策,走市场化的道路推进北斗系统的建设。”

  从事技术研究的王振林认为,只要有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中国北斗在民间普及使用上将会步入快车道,“3年~5年就能取代现在的GPS,但这里有个问题,目前中国北斗的终端接收机(导航仪)非常昂贵,而GPS终端物美价廉。事实上,GPS的终端之所以越来越便宜,就是因为用户数量不断上升推动GPS的产业化。”

  王振林表示,目前,GPS的ICD密码和接收技术向全世界公开,世界各地厂商随时可以制造GPS接收器,GPS不用投一分钱就可以迅速抢占市场。而北斗的ICD密码未公开,厂商要生产接收机,必须到有关部门申请。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李祖洪则表示:“厂商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中国北斗可以公开民用ICD密码,军用的则另外设置,技术上不会阻碍中国北斗的民用普及。”

  谭述森告诉记者:“2020年我们将要形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将由35颗卫星组成,具有卫星无线电定位、卫星无线电导航两种工作体制,成为全球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供应商,满足中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

  展望北斗的市场推广,刘经南说:“我们部署到全球系统十来年的时间,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估计到2020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形成四千亿元的产业,为国家的GDP做贡献,这是通过详细估算得出的,比如2015年可能形成一千五到两千亿元的产业,到2020年达到四千亿元,这还是比较谨慎的估计。推广北斗,我们会吸取GPS先进经验,采取国家的引导再加上完全开放的政策,走市场化的道路推进北斗系统的建设。”

  一家专门与北斗合作的公司对记者表示:“没有官方的授权,公司不方便表态。”但该公司还是传给记者一份文字材料,用以解答中国北斗的民用未来:“在卫星导航应用中,车载导航仍是市场的热点。2009年国内车载GPS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亿元,年销量增长率超过50%,增速超过汽车市场。据统计,车载GPS市场中以GPS为代表的主流品牌有10多家,拥有独立品牌的车载GPS厂商多达300多家。2010年GPS导航将向着多系统兼容模式发展,动态三维导航成为GPS产业发展方向。”本报记者 丛治国

  规划

  中国北斗发展

  主要分三步走

  据了解,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中国北斗发展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从2000年到2003年已经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这样一个试验系统,这个系统使我国成为在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是从2012年左右建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供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是要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大约30多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当前北斗系统的建设已经进入密集组网的发射阶段,已经成功发射了7颗北斗导航卫星。今明两年是北斗区域系统建设和应用发展非常关键的两年,在这两年里,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卫星,开始在各个领域大量推广应用。

  挑战

  走向世界

  将面临三方面挑战

  中国北斗民用依然面临挑战,李祖洪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走向世界将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的激烈竞争,二是对于习惯使用GPS的人们还有个转换观念的时间,三是政策层面,我们中国的北斗卫星是个民族工业,就看我们大的政策,决策层面给我们的导航事业支持的力度要加强。”

  本报记者 丛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