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中石油浙江“圈钱”意外遇冷

  119个项目冀吸引2000亿民间资本

  中石油浙江“圈钱”意外遇冷

  8月初,中石油顶着炎炎夏日,携119个涉及国内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项目向江南巨富们招商,以期吸引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此举可谓获得了数百浙江民企的连连喝彩,甚至连娃哈哈这样的食品企业巨头也似乎有兴趣分其一杯羹。

  这是“新非公36条”发布以来,首家垄断领域的大型国有石油公司率先向民营资本作出的表态。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直至9月中旬,接下中石油绣球的如意郎君仍未出现。

  看来,此举并没有得到民营资本的青睐,反而引发了一片疑虑。

  本报记者_王晓波  图编_殷立恒

  浙江“招亲”

  这一次并不是空头支票。这是自国务院5月份发布鼓励民营资本的“新36条”之后,央企巨头迈出的第一步。此举引发业界无限遐想:铁板一块的油气行业,真的就要向民资敞开大门?

  “我们第一站选择来浙江,就是因为这里民营资本的实力强大,浙商的创业精神比较旺盛。”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李新华表示,他们此次的浙江之行,是该集团股份制改革12年以来,第一次面向民企的大规模招商引资,同时也是首家以实际行动来响应“新非公36条”的大型国有石油公司。

  今年5月份发布的“新非公36条”中,提及了与石油领域有关的多项内容。其中就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

  据了解,李新华此次带来的119个项目,涵盖了海外勘探开发、炼油与化工、成品油销售、天然气与管道、装备制造建设五大类。项目各式各样、大小不一,大的投资上百亿元,小的也需几十亿元。“我们期待能引入不低于2000亿元的国内民间资本。”

  据悉,在成品油销售领域,中石油初步筛选出第一批具备条件的合资合作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2141亿元,计划引入资金86亿元,主要包括浙江、湖南、河南、福建、山西五省“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储运设施。

  2009年,中石油在这5个区域销售成品油1019万吨,“十二五”末规划成品油销量达到1782万吨,比2009年增长74%。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石油计划新增加油站1202座,新增库容138万立方米。这些将是与民资合作的重点。

  记者发现,五类合资项目中,前三类项目数量和引资数量占比较小,在119个具体项目中,前三类只有17个,合计计划引进资金673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4%和32%,合资的重点在天然气与管道和装备制造建设上。

  浙江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石油的业务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化工、机械制造、管材等各行各业。中石油不可能在这些产业链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得很专业,因此,十分有必要在相关领域引入更专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以实现优势互补。

  民资之忧

  尽管参加中石油“相亲”活动的浙江民企包括娃哈哈、西子联合、海越股份等数十家浙江民企有强烈的合作愿望,但大多仍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

  “我们不是不希望合作,我们担心的是投资收益和平等权益的保障。中石油块头大、势力强、背景硬,合作起来我们肯定是没有说话的份。把我们辛苦经营多年的企业一下子交到别人手里,心里不踏实。”多位民企老总均表达了这样的忧虑。

  目前,唯一确认的仅有华立集团与中石油合资的燃料乙醇舟山项目,其中华立占股40%,中石油占余下的六成,但其合作资金占计划吸引资金的比例却没有公布。

  由于中石油方面始终拥有绝对的控股权,民营资本发挥空间不大,对此,作为温商资本代言人的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表示,尽管在国家政策号召下,身为垄断企业的超级国企对民间资本抛出橄榄枝这一做法值得鼓励,但实际情况是,大型国企,特别是像中石油这样的跨国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寻求合作更像是一种恩赐,因此这样的合作在很多方面不见得会体现公平公正,甚至最后还会被国企“吃掉”。

  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和国企,甚至和政府合作的风险从来都未曾降低。“不管是政府也好国企也好,如果政策真的能保持不变的话,我们是愿意投资的。但实际情况是,政策变动频繁,我们经常吃亏,这不光是浙商,所有民企都害怕这一点。”

  对此,有专家也指出,本次中石油微启的大门,实际上也欠缺诚意。在中国石油的官方网站,副总经理李新华奔赴浙江“相亲”一事情并未披露,甚至对民企抛出的119个项目,也未作任何披露。

  垄断困局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全省民营资本总量早已经超过万亿规模,温州官方公布的数据说,仅温州民间资本即高达6000亿元。这些资金一直在等候“新36条”细则的出台,以确定下一步投资方向。

  在温州做钢材生意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他私下还做着和石油有关的生意,一是从某大型石油公司批发成品油转售给地方加油站,二是和生意伙伴去投资海外的小油井。

  “油紧张的时候,地方国有加油站由于集团内部地区配额不够,也会从我这里进油。这些年散油我卖得少了,怕出事,投资国外油井相对风险还小点。我今年还准备投几百万元,和朋友一起凑足1000万元去哈萨克斯坦买一个。”周先生对记者表示,往年温州商人在青海、新疆等地购买小油井曾被政府严厉限制,不过像俄罗斯等国家的小油井还是能够被收购的。

  “如果真能够参股中石油,或者获得国内小油井的开采权,出多少钱我都肯干,就是怕投了钱政策一变,(油井)又给收走了;毕竟现在政策到底怎样,自己还把不准。”周先生早年在新疆投钱买过油井开采权,每年上交了计划内的石油产量后才能将多余的散油拿出来卖,结果没两年时间,开采权又被收走了。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已从1998年的3340家下降至663家,其中经营情况较好的实际上只有一二百家,民营加油站也从5.63万家减少到4.5万家,民营油企每年上缴给国家的利税由原来的1000多亿元下滑至400多亿元。

  “我们现在只卖成品油,不考虑参与石油开发的环节,也暂时不打算参股国有石油公司。”民营石油企业中球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文达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在目前石油勘探、开采方面都受到政策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民营资本对进入石油行业的高门槛有些望洋兴叹。

  对此,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评价道,在诸如石油等垄断行业,民营经济还有一些看得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或进去了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的“弹簧门”。这使得民营资本面对垄断行业时总是心存疑虑。

  在众多石油业内人士看来,中石油要完成2000亿元招商规模将面临不小挑战。因为在国内垄断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的前提下,民营资本贸然进入的积极性并不是很大。

  业内将其看作是中石油与民企合作的第一个果实,而后续的“招亲”能否顺利,仍存悬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