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3, 2010

固阳县下湿壕镇发现两棵古树

  

固阳县下湿壕镇发现两棵古树

  包头市近期的一次全市范围内的种质资源普查中,普查员在固阳县下湿壕镇发现两棵古榆树,初步估算是由清朝早期旅蒙商人沿途种植,树龄近400年。

  普查组在固阳县入户实地普查时,在该县3个乡镇内发现4株古树。特别是在固阳县下湿壕镇发现的两棵古树,其“多姿”的形态和悠久的历史引起普查员的注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棵古榆均长势良好,其中之一胸径103厘米,有近280年树龄,另一棵相距仅有5米,其胸径约有130厘米。两棵古榆一前一后,靠路边的古榆枝干粗壮,垂直生长,靠南的古榆枝干自主树干约2米处开始成辐射状散开。这两棵古榆也被当代村民赋予了神秘色彩,枝干上缠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条,其主树干正南方均有村民修筑的祭祀建筑。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固阳县境内的银号、新建、卜塔亥、白灵淖、西斗铺、兴顺西等乡镇由清中期都是几十户居民的小村落,后来在解放前变成了有常住人口数千的农村集镇,特别是这两棵古榆树近前的省道211线,自清朝中叶以来就是包头通往武川、四子王旗、二连浩特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重要旅蒙商通道,漠北大量皮毛、肉类以及内地的茶、布、瓷等日用杂货,也曾经通过该条线路来到包头市。也由于这两棵古榆树紧依商道,其南侧的村落便叫做“大榆树滩村”。

  另外,此次种质资源普查中,普查员还在固阳县白彦沟林场冯师傅沟中发现一株近100年树龄的古榆,生长良好,在固阳县下湿壕镇纳林圪墙村纳林沟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发现一棵人工种植的古榆,其胸径128厘米,冠幅26×23米,树龄近300余年。目前,这些古树已被当地居民自发保护起来。

  本报记者 胡鹏摄影报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